目录
学苑漫议
音容宛在 薪火永传——怀念恩师临川先生 徐希平;1-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专辑_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
如何“结合”:杜国庠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理论形态的建构 吴亚南;5-12
从弹幕文化看数字媒介下的艺术生产 王永凯;13-21文艺学研究
中国文艺美学学科意识发生论 杜吉刚;22-29
燕卜荪田园诗思想的现代文学批评视野 秦丹;30-38
文本原创性在互文性理论观照下的被颠覆及重建 杨江平;39-44古代文学文献学研究
论苏门词学批评的互动及其意义 黄盼;45-51
以入世的期待求得出世的和谐——苏轼黄州词的本我文化心态探析 石平林;52-61
江户时期“仿世说体”小说对《世说新语》的继承与嬗变——以《近世丛语》及其续作为中心的考察 肖婧;62-74中国古代小说研究
《赵后别传》文本型态与成书时间考论 李军均;75-85
《何典》作者张南庄生平考略 石超;86-94
“演化”:论郑振铎明清通俗小说研究的理念与路径 李俊;95-103现当代文学研究
林语堂与鲁迅的戏剧批评之比较研究 孙淑芳;104-114
抗战时期丁玲西安文化活动考论 刘宁;115-123
论鲁迅小说的身体隐喻与民族国家想象 胡志明;124-132
鲁迅关于文艺的模型信念 许祖华;133-137影视文化与批评
阿兰·巴迪欧的电影批评观 艾士薇;138-147
近十年来中国话剧改编电影论析 李炜;148-155
伊朗新电影对当前中国电影的启示 黄津;156-163
论电影审美中的相遇问题 程呈;164-171语言学研究
当代词媒体性新词语研究 陈波;172-182
关于初级汉语词汇大纲适用性的思考 翟颖华;183-191
“一面P,一面Q”中常用动词及语序分析 储小静;192-200汉语方言研究
赣语黎川话中的“得V”和“V得” 付欣晴;201-212
南京方言入声韵的语音层次与历时演变 汪莹;213-221
鄂东南方言研究综述 王宏佳;222-231文化传播学研究
数字诗歌的现实景观与建设蓝图 曾巍;232-241
论互联网时代下诗歌的听者与观者——以纽约圣马可教堂诗歌项目为例 蒋岩;242-253
互联网时代的诗歌事件——工人诗人许立志诗歌在国外的传播分析 罗斌;254-262
《华中学术》来稿注意事项